【聯合報╱記者劉惠敏】
日前新聞報導,國內有詐騙集團 勾結 醫師掉包檢體,幫未罹癌者切除乳房、直腸,詐領保險金超過十億元,這起「假罹癌、真開刀」詐領鉅額商業保險案,最後是靠「粒線體DNA檢驗」查出真相。
粒線體DNA真有這麼神?當時接受司法單位委託的國泰醫院病理暨檢驗醫學部主任曾嶔元說,粒線體DNA的應用不僅在法醫鑑識,或一般人熟知的親子鑑定,也用在物種鑑定、考古研究,更是探索疾病、老化、退化的關鍵鑰匙之一。
粒線體(mitochondrion),其字源來自於希臘語的「mito」(線),及「khondrion」(顆粒),因此中國、日本等國家又多譯為「線粒體」。
馬偕醫院醫研部生化遺傳組負責人林炫沛表示,粒線體的前身應該為「細菌」,目前假說為「α-紫硫磺細菌」演化而來的,進入了原核細胞(單細胞或低等的多細胞生物),而形成了真核細胞(具細胞核)。
在演化過程中,雖然看似細菌「入侵」宿主,但經過長期「磨合」,發現「互利共生」的契機,這也是單細胞生物演化為多細胞生物的過程。
粒線體與生物細胞「共生」、相互依存,成為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的胞器,也稱為「細胞中的發電廠」,其重要功能便是透過氧化磷酸化的過程,產生能量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」(ATP)。
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、粒線體實驗室負責人林達雄比喻,生物擁有粒線體的重要性,就如希臘故事中,普羅米修斯偷「火」交給人類,使人類有光明、熱能等求生技能,「是生物演化重要轉折點」。
科學界是在1960年代,發現粒線體內的DNA,命名為粒線體DNA(mtDNA)。林達雄說,粒線體DNA跟細胞核的DNA(nDNA)不同。mt粒線體是裸露的環狀,能自我分裂、增殖,製造本身需要的蛋白質,不過部分仍受到核DNA的調節控制影響,以及獲取核DNA提供的蛋白質。
粒線體DNA另一個重要特色,就是粒線體基因只透過母系遺傳,這也是許多鑑定工作、人類演化研究的依據。
因為受精卵只從卵細胞獲取粒線體,因為精子粒線體集中在尾部,在受精的過程中就會被拋棄。
粒線體解析/破解沙皇滅門血案
【聯合報╱記者劉惠敏】
刑事案件、親子鑑定,會用到DNA鑑定,那何時需要用到粒線體DNA?國泰醫院病理暨檢驗醫學部主任曾嶔元說,生物檢體常會以福馬林浸泡,以維持原始型態,但原本為保護染色體DNA的蛋白質外套,卻因此黏在一起,造成核DNA破壞,但粒線體DNA較不易受福馬林影響,後續只要透過聚合酶連鎖反應(PCR),放大粒線體DNA片段再定序比對。
「沙皇尼古拉二世之謎」、「真假公主」,便是利用粒線體DNA檢驗,找出真相。
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說,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,在1918年十月革命時被機關槍掃射死亡,屍體被硫酸、焚燒毀壞,一家11人的骨骸被分開掩埋。1990年代分別找到9具、2具遺體時,為確認是否為沙皇一家,科學家先取得了皇后的姊妹,也就是英國菲立浦親王外婆檢體,利用粒線體母系遺傳的特性,確認遺體的確是沙皇的全部孩子,最後也確認了沙皇的身分。
至於電影和卡通都改編過的「真假公主」—一名自稱沙皇小女兒安娜塔西亞、在謀殺中逃過一劫的婦人(影片中影射她是真公主),則是在她死後取得DNA比對,排除她是沙皇女兒的可能。
粒線體DNA對族群遺傳、物種演化、人類遷徙的演化研究也有相當大的貢獻,科學家分析經由母系代代遺傳的粒線體DNA,雖經過代代突變,但沒經過基因交換、重組,由此發現人類所有族群的祖先,是20萬年前一名非洲女性,這位女性被稱為「粒線體夏娃」。
粒線體解析/必學單字
【聯合報╱記者劉惠敏】
ABC必學單字大閱兵
mitochondrion粒線體
Mitochondrial Eve粒線體夏娃
nucleotide核 酸
free radicals自由基
ageing;maturing老化
inherit遺傳
maternal inheritance母系遺傳
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
延伸閱讀
1.圖解生命線索/黑谷明美著,高淑珍譯/書泉
2.DNA的14堂課/Karl Drlica 德利卡著,周業仁譯/天下文化
3.串連生命的密碼:DNA/Fran Balkwill法蘭‧布蘭克威爾著,李千毅譯/小天下
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